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6年 27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6-12-20
病例报告
论著
837
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与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陈秋雁,吴富淋,彭晓澜,李春丽,江 敏,陈婷婷,魏鼎泰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AQP MRI)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1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单纯的脑缺血模型及肢体远端缺血(LRP)预处理(LRP组)或阴性预处理(Stroke组)后经历1 h的大脑中动脉栓塞建立脑缺血模型。在恢复再灌注后48 h行MRI检查采集AQP MRI图像,并行Western blot检测AQP4表达量。结果:10只大鼠最终符合建模成功条件的为6只,建模成功率为60%。AQP MRI显示1~5号大鼠患侧的AQP ADC值较健侧降低,而6号大鼠患侧的AQP ADC值较健侧显著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6号大鼠患侧的AQP4表达量较健侧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将6号大鼠剔除后,1~5号大鼠的AQP ADC值与AQP4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AQP MRI能够在体显示AQP4的表达量及分布情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 Vol. 27 (12): 837-841 [
摘要
] (
885
)
HTML
(1 KB)
PDF
(0 KB) (
179
)
842
靶Snake模型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超声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贺雪华,关步云,朱莉玲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Snake模型图像分析软件,探讨超声灰度值定量分析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生后7 d内临床诊断为PVL的早产儿120例及正常新生儿对照组80例进行常规颅脑超声检查,根据超声图像的灰度解剖分布,利用Snake模型图像分析软件自动提取实验感兴趣区,用“手动分析”进行边缘修正,从而提取被确定的5个感兴趣区(ROIs):基底节区、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侧脑室后角旁脑白质、脉络丛和小脑蚓部。每个ROI标准切面连续录2幅图像进行数字化存储,用于离线分析,将每个相应结构的ROI描绘出来,并计算其平均的超声灰度值。对120例PVL早产儿实验数据进行可重复性(图像分析软件变异,EV)及可再现性(测量者变异,AV)的分析,用95%可信区间来反映其变异程度。结果:PVL患儿基底节区、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及侧脑室后角旁脑白质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30.64±4.12、131.35±3.02、133.46±2.94,高于对照组(92.51±6.89、81.64±2.78、85.7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44.49、119.78、97.57,P<0.01);PVL患儿脉络丛、小脑蚓部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32.90±4.88、132.25±2.56,与对照组(131.98±5.82、131.43±4.47)无显著性差异。PVL患儿重复性EV为2.70%,再现性AV为0.56%,总的重复性及再现性变异(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R&R)为2.70%。结论:Snake模型脑组织灰度值定量分析评估,为临床早期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2016 Vol. 27 (12): 842-846 [
摘要
] (
969
)
HTML
(1 KB)
PDF
(0 KB) (
428
)
病例报告
846
肝胆管囊腺瘤超声表现1例
何明峰,唐少珊
2016 Vol. 27 (12): 846-846 [
摘要
] (
626
)
HTML
(1 KB)
PDF
(0 KB) (
261
)
论著
847
三维超声Xplane成像在测量新生儿胼胝体、透明隔腔及小脑延髓池中的应用
钱晓芹,张 津,张冬梅
目的:利用三维超声Xplane成像模式测量新生儿胼胝体、透明隔腔及小脑延髓池,并和二维超声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探讨其优势。方法:经前囟门扫查,分别采用普通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Xplane成像模式测量新生儿胼胝体及透明隔腔。经颞窗扫查,采用三维超声Xplane成像模式测量新生儿小脑延髓池的大小。结果:①部分足月新生儿出生后透明隔腔即消失,早产儿均存在,且早产儿透明隔腔体积大于足月新生儿;②普通二维超声测量方法及三维超声Xplane成像模式测量胼胝体不同部位前后径及左右径的参考值无明显差异,但采用三维超声Xplane成像模式明显节约时间;③新生儿小脑延髓池前后径与其体积之间无相关性。结论:采用三维超声Xplane成像模式测量新生儿胼胝体、透明隔腔及小脑延髓池的大小方便、快捷。
2016 Vol. 27 (12): 847-879 [
摘要
] (
807
)
HTML
(1 KB)
PDF
(0 KB) (
231
)
850
MRI高清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对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价值
黄红艳1,黄文虎2,舒锦尔1,王 凤2
目的:探讨高清弥散加权成像及MRI动态增强对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MRI平扫、增强图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进行分析;8例患者行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及半定量参数(包括达峰时间(Tpeak)、最大强化率(ERmax)、最大率上升斜率(Slopemax)、流出率(WR))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12例病变累及单侧鼻腔鼻窦,3例累及双侧鼻腔鼻窦;病变主体位于筛窦10例,上颌窦3例,多个鼻窦2例。肿块边界欠清,不同程度侵犯邻近结构。与脑灰质相比,T1WI呈略低信号10例,呈等信号5例;T2WI呈略高信号15例。15例患者中,7例病变信号尚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8例病变信号混杂,T1WI见条状高信号,T2WI见条状高、低信号,增强后3例呈典型的葡萄状强化、5例呈环形及条片强化。肿瘤实性部分ADC平均值为(0.59±0.08)×10-3 mm2/s。8例行DCE-MRI检查的患者中,TIC为速升缓降型6例,速升速降型2例,Tpeak为(69.1±13.3),WR为(2.2±0.5)%。结论: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ADC值为(0.59±0.08)×10-3 mm2/s,动态增强为Ⅱ、Ⅲ型曲线,提示为恶性肿瘤;结合常规MRI对病变的定性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6 Vol. 27 (12): 850-854 [
摘要
] (
811
)
HTML
(1 KB)
PDF
(0 KB) (
190
)
855
额窦原发恶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
潘宇澄,黄文虎
目的:探讨原发于额窦恶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额窦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病理类型包括鳞癌5例,浆细胞瘤3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横纹肌肉瘤、骨肉瘤、小细胞癌、间叶来源恶性肿瘤各1例。6例行CT平扫,2例行平扫+增强CT扫描,4例行增强CT扫描,13例行MR扫描,5例加DWI序列。结果:11例肿块位于左侧额窦,2例位于右侧额窦,1例位于双侧额窦,侵犯眶壁14例,侵入眶内7例,侵犯筛窦10例、对侧额窦3例、前颅底10例、额部皮下7例。CT平扫时肿块均呈中等密度,增强扫描4例呈不均匀强化,2例均匀强化,破坏额窦下壁(眶内上壁)14例、后壁12例、前壁7例。MR T2WI上,10例呈等或稍高信号,其中4例伴有小片高信号、2例伴局部低信号、2例呈等高混杂信号、1例呈略低信号,增强后10例肿块呈不均匀强化,3例呈均匀强化,4例扩散受限,1例轻度扩散受限。结论:原发于额窦的恶性肿瘤常见的为鳞癌、浆细胞瘤和黑色素瘤,额窦下壁和后壁常呈侵蚀性吸收破坏,肿块易侵犯同侧眼眶、前组筛窦和前颅底,DWI扩散受限是其影像学上的重要征象,浆细胞瘤和恶性黑色素瘤信号有一定特征。
2016 Vol. 27 (12): 855-858 [
摘要
] (
982
)
HTML
(1 KB)
PDF
(0 KB) (
241
)
859
应变力与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预测效能的比较
马 燕,臧 丽,李 晶,任卫东,邓力军
目的:评估并比较应变力(Strain elastography,SE)与剪切波(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弹性成像技术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病理反应性的能力。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乳腺癌患者56例,分别使用SE、SWE评估穿刺活检前乳腺肿物的硬度,记录穿刺活检的免疫组化结果及NACT后肿物切除的病理反应性,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NACT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不同指标预测pCR结局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评估其总体诊断效能,Z检验比较不同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结果:参照Miller-Panye分级,术后证实pCR组14例。SE高弹性评分、SWE平均硬度分级是pCR的独立影响因素。诊断试验证实SE应变率比值的预测效能最佳,AUC为0.92±0.04(SE), SWE平均硬度的AUC为0.81±0.06 (SE),两种弹性成像技术的总体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弹性成像可较好地预测pCR结局,有助于提高NACT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 Vol. 27 (12): 859-863 [
摘要
] (
698
)
HTML
(1 KB)
PDF
(0 KB) (
151
)
864
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4~7级支气管损伤的HRCT研究
许晓杰,卢辉群,叶向阳,叶 波,周 玮,蔡杭美
目的:利用高分别率CT(HRCT)评价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与对照组小气道各经线间的差异。方法:测量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及对照组右肺上叶尖段4~7级支气管气道壁的外径(DE)及内径(DL),并计算出气道厚度(T)与体表面积(BSA)平方根(√BSA)的比值,气道面积占气道总截面积的百分比(WA%)、支气管壁厚度与外径的比值(TDR)。结果: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与对照组比较,右肺上叶尖段4~7级支气管T/√BS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A%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R稍减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可对吸烟造成的小气道早期损伤进行评估。
2016 Vol. 27 (12): 864-866 [
摘要
] (
693
)
HTML
(1 KB)
PDF
(0 KB) (
154
)
867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模体扫描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谭 晶,侯 阳,郭文力,高思喆
目的:通过对心脏钙化模体常规剂量扫描滤过反投影重建(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与不同级别低剂量扫描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钙化积分及图像质量的比较,探讨IMR技术降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扫描剂量的能力。材料与方法:以心脏钙化模体作为研究对象,以120 kV、80 mAs结合FBP作为常规剂量组(A组);低剂量组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逐级降为50 mAs、40 mAs、30 mAs、20 mAs,均采用IMR算法,记为B~E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总Agatston积分、总体积分数、总质量分数、不同密度组Agatston积分、不同直径组Agatston积分及噪声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间总Agatston积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不同密度亚组及不同直径亚组Agatston积分均未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E组噪声显著大于A组(16.5±2.6 vs 8.77±1.55,P=0.005),A组与B~D组噪声未见显著差异。D组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了62.41%((2.53±0.06) mGy vs (6.73±0.23) mGy)。结论:IMR可在低剂量下获得与常规剂量FBP重建相当的CACS值及图像质量,最适低剂量组为D组,120 kV、30 mAs配合IMR算法,其辐射剂量比常规剂量组降低了62.41%。
2016 Vol. 27 (12): 867-870 [
摘要
] (
706
)
HTML
(1 KB)
PDF
(0 KB) (
182
)
871
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Ⅱ、Ⅲ、Ⅳ级损害的相关因素
王 婧,张春霞,雪 梅,张 丹,胡燕华,张小杉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CAL)临床Ⅱ、Ⅲ、Ⅳ级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的KD患儿416例为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Ⅱ、Ⅲ、Ⅳ级损害179例,为病例组,未损害的23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年龄、性别和血小板计数等44项可能为Ⅱ、Ⅲ、Ⅳ级损害的相关因素予以收集记录。资料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又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热程每增加1 d、血小板计数每增加1×109 L-1、血沉每增加1 mm/h、C反应蛋白每增加1 μg/L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每增加1 ng/L,促进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分别是原来的1.254、2.813、1.073、3.845和1.083倍(均OR>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均P<0.05),促进患病;男性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是女性的12.276倍(OR>1,其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P<0.05),亦促进患病;而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及其应用初始时间为5~<10 d,促进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分别是不应用IVIG和应用其初始时间为<5 d或≥10 d的0.412及0.115倍(均OR<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均P<0.05),阻止患病。结论:增加热程、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男性为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因素;而应用IVIG和应用初始时间5~9 d为其保护因素。
2016 Vol. 27 (12): 871-874 [
摘要
] (
660
)
HTML
(1 KB)
PDF
(0 KB) (
131
)
875
肝脏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磁共振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Meta分析
石华亮,毛明伟,梁长宇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Gd-EOB-DTPA增强MRI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Ovid、EBSCO、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网(CNKI),纳入以病理结果或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随访共同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的关于Gd-EOB-DTPA增强MRI诊断HCC的相关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性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纳入文献的详细资料。采用Meta Disc 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及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0篇,各研究间无阈值效应,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分析,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7(95%可信区间0.85~0.89)、0.94(95%可信区间0.92~0.95)、10.69(95%可信区间5.81~19.67)、0.11(95%可信区间0.07~0.19)、111.77(95%可信区间53.71~232.60)。AUC=0.965,Q指数=0.911。敏感性分析示纳入文献的稳定性良好。结论:肝脏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MRI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诊断HCC,拥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能更准确地诊断HCC,对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016 Vol. 27 (12): 875-880 [
摘要
] (
871
)
HTML
(1 KB)
PDF
(0 KB) (
405
)
881
普美显对肝脏动脉期一过性强化灶与小肝癌检出的研究及与钆喷葡胺的比较研究
王艾博1,罗佳文1,边 杰1,刘 军2,陈宏海1,翟方兵1,刘亚洁1,于传文1,张喜友1
目的:比较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普美显与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对比剂钆喷葡胺(Gd-DTPA)对肝脏动脉期一过性强化灶(Transient hepatic parenchymal enhancement,THPE)与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ar carcinoma,SHCC)鉴别诊断的能力。同时分析THPE及SHCC的形态、信号特征及应用两种对比剂的强化特征。方法:由两名影像医师共同对46名肝硬化患者的58个肝内局限性动脉期强化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在分别应用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对比剂Gd-DTPA及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普美显(Gd-EOB-DTPA)的情况下各强化灶的信号、形态特征,以及增强扫描时强化方式的差别,进而综合判断病灶的性质。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介入血管造影或6月以上随诊观察等指标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对比剂对于肝脏THPE和SHCC的诊断及鉴别能力。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比较THPE与SHCC在形态、位置、信号及强化方式上的差异;比较THPE的强化方式在应用两种对比剂时是否存在差异;比较SHCC的强化方式在应用两种对比剂时是否存在差异。分别比较研究总体58个肝内局限性动脉期强化灶组、36个结节状肝内局限性动脉期强化灶组和23个最大径<1 cm的肝内局限性动脉期强化灶组,应用两种对比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从而比较两种对比剂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9例THPE中,33例经随诊6月得到确认,6例经介入血管造影得到确认。19例SHCC,10例由手术后病理得到证实,1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并结合血管造影得到确认,另有8例由血管造影结合AFP指标得到证实。结果:在不同分组下,普美显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钆喷葡胺。THPE与SHCC在形态、位置、信号、强化方式上存在差异(P<0.05)。THPE的强化方式在应用两种对比剂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SHCC的强化方式在应用两种对比剂时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MRI诊断中,THPE与SHCC在形态、信号、位置及强化方式上存在差异;THPE的强化方式在应用两种对比剂时无明显差异;SHCC的强化方式在应用两种对比剂时也无明显差异。②磁共振肝胆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有助于THPE与SHCC的诊断及鉴别,其诊断能力较Gd-DTPA更佳。
2016 Vol. 27 (12): 881-887 [
摘要
] (
755
)
HTML
(1 KB)
PDF
(0 KB) (
176
)
888
胃血管球瘤的CT诊断价值
华建军,舒锦尔,应明亮,鲁 军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CT诊断价值,并对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女3例,男2例,年龄49~72岁,平均6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血管球瘤的CT特征(如病变部位、大小、CT值、强化曲线、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等表现)。采用CT平扫加动态增强,并进行MPR重建。结果:病灶均位于胃窦部,最大径1.8~3.2 cm,平均2.5 cm,病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未见出血、坏死及囊变。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均匀强化,与腹主动脉强化曲线一致;肿瘤均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胃血管球瘤虽然相对少见, 但其具有血管性病变及供血动静脉伴行的影像学特点,CT动态增强对本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16 Vol. 27 (12): 888-891 [
摘要
] (
745
)
HTML
(1 KB)
PDF
(0 KB) (
211
)
892
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
张 姗,田 力,毕蓓蕾,张晓英,陈荣杰,安 超,郭 丽
目的: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的结果,其中25例与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62例不孕症患者(3例单侧输卵管切除)共121条输卵管,诊断输卵管通畅54条、通而不畅41条、阻塞26条。25例超声造影与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结果比较,总符合率为86.00%(43/50),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02,P>0.05,两种检查方法高度一致。结论: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能够实时动态地显示输卵管的走形,准确有效地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
2016 Vol. 27 (12): 892-895 [
摘要
] (
654
)
HTML
(1 KB)
PDF
(0 KB) (
195
)
896
NF-κB反义RNA基因在超声联合微泡作用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刘 洁,景香香,杨炳昂,符少清,王东林,吴汤娜
目的:观察NF-κB反义RNA基因在超声联合微泡作用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RA治疗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层-层吸附法将NF-κB反义RNA基因和多聚赖氨酸(Polylysine,PLL)分层吸附在自制的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上,制备成载(PLL+DNA+PLL+DNA)的微泡。60只正常清洁级Wister雌性大鼠,分为6组(其中B~F组为造模成功后的RA大鼠),每组10只(20个膝关节)。A组:正常对照组;B组:RA大鼠模型对照组;C组:单纯NF-κB反义RNA基因组;D组:超声+NF-κB反义RNA基因组;E组:微泡+NF-κB反义RNA基因组;F组:超声+微泡+NF-κB反义RNA基因组。ELISA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组(P<0.01),单纯基因组、超声+基因组、微泡+基因组、超声+微泡+基因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单纯基因组、超声+基因组、微泡+基因组3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微泡+基因组与单纯基因组、超声+基因组、微泡+基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F-κB反义RNA基因在超声联合微泡作用下对RA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有明显的下调作用,有助于提高RA的治疗效果。
2016 Vol. 27 (12): 896-898 [
摘要
] (
912
)
HTML
(1 KB)
PDF
(0 KB) (
240
)
89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王传卓,刘兆玉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技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迟发性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搜集2010年7月—2015年6月因PD术后迟发性出血行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造影表现、栓塞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等。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7~74岁,腹腔出血者14例、消化道出血者7例、腹腔合并消化道出血者2例,直接表现为失血性休克者1例。结果:24例患者中,22例(91.67%)造影阳性,其中单纯假性动脉瘤12例、假性动脉瘤伴造影剂外渗7例、动脉管壁不规则3例。19例(79.2%,19/24)通过介入栓塞手术的方法止血成功。2例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死于失血性休克;4例并发胰瘘、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1月内死亡;6例于术后3~16月死于肿瘤进展;余12例随访3~24月未再出现大出血。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肝损伤,3例脾动脉栓塞及2例肝动脉栓塞者出现小范围脏器梗死,未出现肠坏死、胰腺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手术是治疗P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可做为PD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2016 Vol. 27 (12): 899-903 [
摘要
] (
952
)
HTML
(1 KB)
PDF
(0 KB) (
390
)
综述
904
影像学评价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
朱 灿,沈严严
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侵袭性强,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而对新辅助化疗(NAC)有良好的化疗反应,NAC已成为TNBC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估NAC疗效对临床早期选择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影像学评估方法主要有钼靶摄影、超声、磁共振、PET-CT等。本文就这些技术应用于评估TNBC的NAC疗效作一概述。
2016 Vol. 27 (12): 904-906 [
摘要
] (
908
)
HTML
(1 KB)
PDF
(0 KB) (
257
)
病例报告
907
CTA诊断永存寰前节间动脉Ⅱ型1例
方 锐,梁 奕,李 贞,杜柏林
2016 Vol. 27 (12): 907-908 [
摘要
] (
1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213
)
908
异常体动脉供血左肺下叶基底段1例并文献复习
方 强1,曹 鑫2,郑应心2,史 浩2
2016 Vol. 27 (12): 908-909 [
摘要
] (
818
)
HTML
(1 KB)
PDF
(0 KB) (
213
)
910
肾包膜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MRI表现1例
于进超,王黎明,李振芝
2016 Vol. 27 (12): 910-911 [
摘要
] (
986
)
HTML
(1 KB)
PDF
(0 KB) (
392
)
911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1例
朱大林,冯 帆
2016 Vol. 27 (12): 911-912 [
摘要
] (
861
)
HTML
(1 KB)
PDF
(0 KB) (
186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