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6年 27卷 10期
刊出日期:2016-10-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685 健康成人脑白质扩散峰度成像与年龄相关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谢铭飞,高思佳,胡 文,苏 宇,李 丹
目的: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探讨健康成人脑白质组织微观结构与年龄的相关性变化。方法:对6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和DKI扫描,志愿者按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20~<40岁)20例、中年组(40~<60岁)20例、老年组(≥60岁)20例,经后处理得到DKI相关参数图。于外囊、内囊前肢和后肢、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半卵圆中心、额叶选取感兴趣区测定相关参数值,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峰度(MK)、径向峰度(RK)、轴向峰度(AK)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内囊前肢、胼胝体膝部、压部、半卵圆中心、额叶FA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内囊前肢、额叶FA值表现为:青年组>老年组(P<0.017),胼胝体膝部、压部、半卵圆中心FA值表现为:青年组>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各选取白质感兴趣区MK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外囊、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压部、半卵圆中心、额叶MK值表现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内囊前肢MK值表现为:青年组>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各选取白质感兴趣区RK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内囊前肢、胼胝体膝部、压部、半卵圆中心、额叶RK值表现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外囊、内囊后肢RK值表现为:青年组>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AK值与年龄无显著相关。脑白质FA平均值、MK平均值、RK平均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775、-0.933、-0.946),脑白质AK平均值与年龄无显著相关。结论:较传统DTI,DKI能更全面、更敏感地探测健康成人脑白质组织微观结构与年龄的相关性变化。
2016 Vol. 27 (10): 685-689 [摘要] ( 812 ) HTML (1 KB)  PDF  (0 KB)  ( 183 )
690 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估瑞加德松开放血脑屏障的初步研究
常灿灿1,周 军2,杨本强1,李虹易1,徐志华1,林 森1,段 阳1
目的:利用MR灌注成像(MR PWI)评价瑞加德松对兔脑血脑屏障的开放程度。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入瑞加德松和生理盐水,延迟10 min后行MR PWI扫描。比较分析两组感兴趣区rCBF、rCBV、TTP及MTT参数值差异(配对t检验)。各组随机选5只兔子,图像采集后即刻静脉注入2%伊文氏蓝,1小时后处死取脑组织观察蓝染情况。结果:A组感兴趣区rCBF、rCBV较B组明显增高,脑组织蓝染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TTP值、MTT值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 PWI的参数rCBF和rCBV可在体监测瑞加德松开放血脑屏障的程度。
2016 Vol. 27 (10): 690-693 [摘要] ( 821 ) HTML (1 KB)  PDF  (0 KB)  ( 146 )
694 SWI联合DW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倪臣美,刘鸿雁,张 炳,王国华,王春国
目的:探讨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技术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经临床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行头部MRI检查,包括常规MRI(T1WI、T2WI、T2 Flair)及功能成像SWI和DWI,比较各序列影像学征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58例新生儿中,常规MRI扫描检出颅内出血为27例,而SWI序列发现38例;T1WI、T2WI及T2 Flair发现出血灶数量分别为56、45和24个,SWI检出的颅内出血灶共147个,明显多于常规序列,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WI对颅内出血病灶检出率较常规MRI有明显优势,而DWI对颅内早期脑白质损伤病灶方面更为敏感。常规MRI扫描联合应用SWI及DWI功能成像扫描技术更有助于提高新生儿脑出血或脑出血并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并有利于对治疗进行指导以及评估预后。
2016 Vol. 27 (10): 694-697 [摘要] ( 842 ) HTML (1 KB)  PDF  (0 KB)  ( 201 )
698 经颅脑超声观测新生儿脑岛的发育及其临床意义
陈晓康,陈少华,吕国荣,陈泽坤
目的:经颅脑超声观察新生儿脑岛形态特征及其与矫正胎龄(CGA)的关系,并建立新生儿脑岛正常值范围。方法:经颅脑前囟矢状面扫描至脑岛层面观察212例CGA 28~43周单胎新生儿脑岛的形态特征并在脑岛层面测量其面积与周长,采用回归分析评价各测量值与CGA的关系以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检验评价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结果:新生儿的脑岛呈倒三角形,岛叶沟回自前下向后上部放射状延伸呈花瓣状,正常的新生儿脑岛面积、周长均随CGA而增大,其回归方程如下:脑岛面积(mm2)=183.7CGA-2 766.1(r2=0.545,P<0.01),脑岛周长(mm)=12.91CGA-243.66(r2=0.393,P<0.01),测量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均较高。结论:经颅脑超声观测新生儿脑岛可以成为一种评价新生儿脑岛的发育情况的常规手段。
2016 Vol. 27 (10): 698-700 [摘要] ( 976 ) HTML (1 KB)  PDF  (0 KB)  ( 214 )
701 VHL综合征CT及MRI诊断并文献复习(附2例报告)
高梅梅,叶建军,成满平,牛娟琴
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VHL综合征的认识并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及MRI诊断的2例VHL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诊断依据。结果:2例病例均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1例伴发肾癌及多囊胰,另1例伴发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结论:基因诊断确诊前,CT及MRI全面检查是诊断VHL综合征的主要手段,MRI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方面具有优势。
2016 Vol. 27 (10): 701-705 [摘要] ( 763 ) HTML (1 KB)  PDF  (0 KB)  ( 177 )
706 酸刺激前后扩散加权成像评价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功能
邢晓菲,丁长伟
目的:探讨酸刺激前后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于评价干燥综合征(Sj?觟gren’s syndrome,SS)患者腮腺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口干、临床确诊为SS的患者14例(病例组),招募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2例作为对照组。先行腮腺常规MRI及静息态DWI,酸刺激(口含维生素C丸200 mg)后再连续行DWI 15次,间隔2.5 min。比较静息态两组腮腺ADC值有无差异;比较酸刺激后两组ADC值的变化趋势。结果:静息态病例组腮腺ADC值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77±0.15)×10-3 mm2/s和(0.93±0.28)×10-3 mm2/s,P<0.05)。酸刺激后对照组先迅速升高,然后逐渐达到峰值,病例组先迅速降低,然后缓慢升高到峰值,病例组达峰时间晚于对照组(分别为27.5 min和22.5 min,P<0.05)、峰值和变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S患者腮腺ADC值降低,酸刺激后ADC值随时间变化不同于健康对照组。酸刺激前后腮腺DWI可能成为评价SS患者腮腺功能的手段。
2016 Vol. 27 (10): 706-709 [摘要] ( 648 ) HTML (1 KB)  PDF  (0 KB)  ( 404 )
710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乳腺实性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罗玉洁,王 荣,王兴田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二维超声(CUS)对76例患者84个直径≤1 cm的乳腺实性小结节的声像图特征进行评价,并用VTQ技术检测其VTQ值。通过VTQ值对乳腺实性小结节进行硬度评估。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对常规二维超声和VTQ技术进行比较,并绘制VTQ值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找出VTQ值诊断恶性小结节的最佳截点。结果:常规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80.0%。经ROC曲线检验,以VTQ值2.89 m/s为截点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敏感性86.4%,特异性92.5%。结论:VTQ技术相较于常规二维超声能更加客观的反映乳腺病灶的硬度信息,对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6 Vol. 27 (10): 710-712 [摘要] ( 696 ) HTML (1 KB)  PDF  (0 KB)  ( 230 )
713 校正的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对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王玉科,侯 阳,马 跃
目的: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比较校正的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TAG with corrected contrast opacification,TAG-CCO)与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Transluminal contrast attenuation gradient,TAG)在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上的差异。探讨TAG联合冠状动脉CTA(CCTA)及TAG-CCO联合CCTA诊断功能性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8例,26支血管。各患者均做C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FFR测定,测量TAG及TAG-CCO值。以血管为单位,将FFR≤0.80作为诊断功能性狭窄的标准,分为功能性狭窄组和无功能性狭窄组,比较组间TAG及TAG-CCO值有无差异。计算TAG、TAG-CCO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探讨TAG-CCO联合CCTA能否增加判定功能性狭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功能性狭窄组与无功能性狭窄组TAG及TAG-CCO无统计学差异(P=0.893 vs P=0.683)。TAG、TAG-CCO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7.8%、41.2%、41.2%、77.8%和53.9%;77.8%、29.4%、36.8%、71.4%和46.2%。CCTA、TAG联合CCTA、TAG-CCO联合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693、0.670,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CCTA的TAG及TAG-CCO尚不能较好预测功能性狭窄。TAG或TAG-CCO联合CCTA不能明显改善功能性狭窄的判定。
2016 Vol. 27 (10): 713-717 [摘要] ( 660 ) HTML (1 KB)  PDF  (0 KB)  ( 294 )
718 胃血管球瘤CT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分析
蓝文婷1,张 艳2,赵振亚1,杨建峰3
 目的:调查分析胃血管球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胃血管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位置、大小、数目、形态、生长方式、表面胃黏膜和周围胃壁情况,测量病灶各期的CT值及分析强化趋势和特点。结果:病灶位于胃窦部6例,位于胃窦与胃大弯交界处1例,均单发,大小均在3 cm以内,腔内生长6例,腔内外混合生长1例。肿瘤平扫密度均匀,均未见出血、坏死及囊变,仅1例出现钙化。增强后,5例动脉期表现为肿瘤周边部轻度絮片状强化,其中1例可见粗大紊乱血管显影,门静脉期均匀显著强化达到峰值,CT值分别为139.25 HU、132.42 HU、146.53 HU、140.36 HU、135.16 HU,延迟期持续强化;2例动脉期表现为均匀显著强化达到峰值分别为138.67 HU、148.36 HU,门脉期呈持续均匀强化,延迟期仍持续强化,但程度较前两期减弱,7例胃壁黏膜光整,均不伴远处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胃窦部多见;肿块位于黏膜下,密度均匀,有时可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理亚型表现不同强化趋势,呈明显均匀强化,强化峰值与腹主动脉相近的强化特征。
2016 Vol. 27 (10): 718-721 [摘要] ( 655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722 儿童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影像学特点分析
刘 丹,梁星池,曲 媛,贾慧敏,周 新,张可仞,白玉作,王维林
目的:分析儿童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合其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4例(男2例,女2例)患儿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行CT平扫+增强+三维扫描,其他3例行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显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肿瘤实体CT值为26~40 HU,密度不均,肿物直径4~9.5 cm。CT增强扫描显示肿物呈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星芒状无强化液性坏死区,其内及周边均有多发血管影,1例三维重建提示周边可见囊性变肿块与邻近血管结构分界不清。结论:儿童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为少见肿瘤,CT检查可以清楚显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大小、边界、密度、血运及肿瘤内物质组成。血运异常丰富的腹膜后肿瘤应高度怀疑副神经节瘤,并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组织检查对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及治疗。
2016 Vol. 27 (10): 722-724 [摘要] ( 715 ) HTML (1 KB)  PDF  (0 KB)  ( 278 )
725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判断结肠癌浆膜受侵的价值
陈吉虎1,武志峰2,鄂林宁2,吴 山2,王荣华2
目的:探讨应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测量结肠癌肠周脂肪组织碘浓度值判断浆膜受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45例,于双能量动脉期、静脉期分别测量浆膜受侵组(n=14)与未受侵组(n=31)结肠癌肠周脂肪组织碘浓度值,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ROC曲线法评价其判断结肠癌浆膜受侵的价值。结果:动脉期、静脉期浆膜受侵组结肠癌肠周脂肪组织碘浓度值均显著高于浆膜未受侵组(动脉期:0.55 mg/mL vs 0.03 mg/mL,Z=-4.72,P<0.001;静脉期:0.48 mg/mL vs 0.10 mg/mL,Z=-3.68,P<0.001)。动脉期曲线下面积(AUC)为0.93,碘浓度界值为0.29 mg/mL时,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93.5%;静脉期AUC为0.84,碘浓度界值为0.42 mg/mL时,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0.6%。结论:应用双能量成像测量结肠癌周围脂肪组织碘浓度值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结肠浆膜有无受侵。
2016 Vol. 27 (10): 725-728 [摘要] ( 775 ) HTML (1 KB)  PDF  (0 KB)  ( 170 )
729 结直肠黏液腺癌的CT表现
陈子敏1,李振辉2,董兴祥2,高德培2,张大福2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109例患者的CT资料,包括肿瘤的位置和长度、肠壁厚度及增厚的形式、增强形式、病灶内低密度区情况、肠周侵犯情况、有无结肠梗阻或其他器官转移、有无钙化。结果:109例结直肠黏液腺癌中,26例位于升结肠,10例位于横结肠,7例位于降结肠,22例位于乙状结肠,44例位于直肠。肿瘤长度1.9~17.6 cm(平均6.1 cm);病变肠壁厚度0.6~5.6 cm(平均2.1 cm)。89例为肠壁环状增厚,11例为肠壁局部增厚,9例为肠壁息肉样肿块。CT平扫病灶均呈稍低密度影,其中20例病灶内见钙化;增强后67例呈轻度强化,30例呈中度强化,14例呈明显强化;所有病灶内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低密度区域,49例表现为病灶内大量低密度影,39例表现为中量低密度影,21例表现为少量低密度影。肠周间隙轻度浸润的有51例,中度39例,重度19例。57例伴有肠周淋巴结转移,25例有腹膜种植转移,7例有肝脏转移,1例同时有肝脏和卵巢转移,1例有肺转移。结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较大范围的肠壁环形增厚,均有低密度区并部分可见钙化灶,并常伴有淋巴结和腹膜种植转移。
2016 Vol. 27 (10): 729-731 [摘要] ( 885 ) HTML (1 KB)  PDF  (0 KB)  ( 216 )
732 超声造影评价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赵 丽,李明星,陈园园,罗志建,陈柯文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显像技术诊断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ogensen分期为Ⅰ、Ⅱ、Ⅲ、Ⅳ期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5例,其中Ⅰ、Ⅱ期为A组,Ⅲ期为B组,Ⅳ期为C组,每组15例,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组)。所有受试者行CEUS检查,并对感兴趣区域行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结果:与N组比较,A组曲线下面积(AUC)增大,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AUC增大、C组AUC减小、B组和C组灌注峰值强度(PI)降低、TTP、MTT延长及C组Grad增大亦然(P<0.05)。且上述TIC曲线定量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直线相关。结论:CEUS技术能实时动态反映各期DN肾脏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DN肾功能的损害程度。
2016 Vol. 27 (10): 732-735 [摘要] ( 698 ) HTML (1 KB)  PDF  (0 KB)  ( 229 )
736 卵巢冠囊肿穿刺介入治疗与腹腔镜治疗的疗效观察对比
张武平
目的:观察对比穿刺介入治疗与腹腔镜治疗卵巢冠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诊断治疗的89例卵巢冠囊肿患者,分别接受腹腔镜治疗(51例)和穿刺介入治疗(38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和恢复情况等。结果:通过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基本上都是穿刺介入治疗的2倍,而且腹腔镜治疗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5%,穿刺介入治疗的为8.12%,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P=0.006)。结论:与腹腔镜治疗相比,穿刺介入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更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腹腔镜治疗。
2016 Vol. 27 (10): 736-738 [摘要] ( 689 ) HTML (1 KB)  PDF  (0 KB)  ( 177 )
       综述
739 抑郁症核医学脑功能显像的进展
李金明,杨 渊,陈 璟
抑郁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精神性疾病之一。核医学显像是最早应用于抑郁症脑功能显像的影像学手段,能为临床提供抑郁症行为缺陷相关的影像学依据,包括脑血流灌注的改变、脑代谢的异常以及脑受体的表达和活性信息等。伴随核医学仪器的更新,多模态显像技术的发展,核医学脑功能显像在抑郁症病因探索、早期诊断以及治疗监测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16 Vol. 27 (10): 739-743 [摘要] ( 684 ) HTML (1 KB)  PDF  (0 KB)  ( 174 )
743 3D-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任冬晴1,何 丹2,边 杰1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灌注技术,凭借其无需对比剂即可测量脑血流量的优势,近年来逐步应用于临床中,尤其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疗效评价有很大帮助。本文从3D-ASL技术方面、脑血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3D-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现状与进展方面做一综述。
2016 Vol. 27 (10): 743-746 [摘要] ( 8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10 )
       短篇论著
747 高频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王红阳,黄安茜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疑诊为胎盘植入的患者38例,首先用低频超声检查胎盘情况,并初步确定胎盘位置及体表距离,再用高频探头检查,超声所得结果与手术和/或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其中胎盘位于前壁且距体表距离在5.5 cm以内、适合高频超声检查者20例,低频联合高频组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8/9)、90.91%(10/11)、88.89%(8/9)、90.91%(10/11),单纯低频组分别为66.67%(6/9)、90.91%(10/11)、85.71%(6/7)、76.92%(10/13)。联合高频组与手术和/或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更好。结论:高频超声在适用范围内能提高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率,是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辅助手段。
2016 Vol. 27 (10): 747-748 [摘要] ( 665 ) HTML (1 KB)  PDF  (0 KB)  ( 185 )
749 高场磁共振对产妇合并急性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阴祖栋,姜相森,于 磊,李小宝
目的:探讨产妇合并急性梨状肌综合征的高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患急性腰腿疼的11例产妇行盆部高场磁共振扫描。结果:11例产妇患侧梨状肌肥大,信号混杂,坐骨神经增粗受压;正常侧信号均匀,与其他肌肉呈等信号改变,患侧神经/肌肉信号比明显高于对侧。结论:磁共振能清楚反映梨状肌的解剖结构及与坐骨神经的关系,能对坐骨神经进行无创性的定量测量,对明确诊断产妇梨状肌综合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016 Vol. 27 (10): 749-750 [摘要] ( 619 ) HTML (1 KB)  PDF  (0 KB)  ( 219 )
       病例报告
751 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1例
杨千朋,刘尼军,李新胜,宁 龙
2016 Vol. 27 (10): 751-752 [摘要] ( 722 ) HTML (1 KB)  PDF  (0 KB)  ( 204 )
752 梅毒感染18F-FDG PET/CT表现1例
蒙建文,梁礼平,王啊娜
2016 Vol. 27 (10): 752-754 [摘要] ( 742 ) HTML (1 KB)  PDF  (0 KB)  ( 176 )
75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
解爱花,陈 霞,胡小丽,于绍梅
2016 Vol. 27 (10): 754-755 [摘要] ( 578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755 介入栓塞起源于左肝动脉的副胃左动脉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1例
刘国平,程 楷,张为忠
2016 Vol. 27 (10): 755-756 [摘要] ( 793 ) HTML (1 KB)  PDF  (0 KB)  ( 217 )
757 肾上腺血管瘤CT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李才林,刘 衡,吴应行
2016 Vol. 27 (10): 757-758 [摘要] ( 663 ) HTML (1 KB)  PDF  (0 KB)  ( 233 )
758 小儿右肾成熟性畸胎瘤1例
王 爽,赵 滨
2016 Vol. 27 (10): 758-759 [摘要] ( 683 ) HTML (1 KB)  PDF  (0 KB)  ( 231 )
760 慢性肾盂肾炎超声误诊为肾自截1例
詹洁群,刘 灿,黄 君
2016 Vol. 27 (10): 760-760 [摘要] ( 897 ) HTML (1 KB)  PDF  (0 KB)  ( 287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