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7年 28卷 4期
刊出日期:2017-04-20

中枢神经影像学
胸部影像学
腹部影像学
妇产影像学
肌肉骨骼影像学
介入影像学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影像学
229 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
李欣明1,贾洪顺1,任云燕2,史 达1,阎超群1,袁阳光1,李师思1,梁 文1,全显跃1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的资料,46例经病理证实,2例转移瘤原发肿瘤明确。结果:第三脑室内占位22例,跨第三脑室内外生长占位26例。根据肿瘤与第三脑室的角度及周围脑实质的关系可区分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内或跨第三脑室内外生长。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大多具有年龄特征,蛛网膜囊肿、室管膜囊肿、脉络丛乳头状肿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肿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不同类型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有所不同,部分具有特征性表现。结论:MRI能较好地区分第三脑室内或跨第三脑室内外生长占位,综合发病年龄特征、MRI特点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2017 Vol. 28 (4): 229-302 [摘要] ( 892 ) HTML (1 KB)  PDF  (0 KB)  ( 172 )
233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贺芸芸1,戚喜勋1,张苏雅1,任思勰1,石大发2,关丽明1
目的:通过对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及对照组进行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TN患者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结构的差别。方法:45例经临床诊断为TN的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对象采用GE 3.0T MR扫描,采用3D-TOF-SPGR及3D-FIESTA序列,分别以两侧三叉神经脑池段为中心进行轴位扫描。通过reformat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及冠状位、轴位、矢状位上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横截面积,三叉神经与脑桥夹角,三叉神经根岩尖处转角及血管压迫部位距三叉神经根部的距离,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两组序列上双侧三叉神经各形态学测量值的差异比做ROC曲线,评价两组序列各形态学测值对TN的诊断效能。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及冠状位、轴位、矢状位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横截面积均小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而患侧三叉神经与脑桥夹角、三叉神经根岩尖处转角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双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学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及冠状位、轴位、矢状位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横截面积均大于患者健侧(P<0.05),而三叉神经与脑桥夹角及三叉神经根岩尖处转角与健侧比较无差异(P>0.05)。在两组序列各形态学测值的差异比中,SPGR序列上冠状位最大横截面积的差异比对TN诊断的准确度最高。TN患者患侧三叉神经血管压迫部位距根部约为(2.124±1.478) mm,84.4%的患者患侧血管压迫神经都发生在三叉神经脑池段近段。结论:三叉神经MR形态学测量能够更加直观的显示三叉神经形态学改变,增加了临床TN诊断的客观性,为TN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2017 Vol. 28 (4): 233-239 [摘要] ( 723 ) HTML (1 KB)  PDF  (0 KB)  ( 233 )
240 大鼠脑梗死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DTI评价
林亚南,程敬亮,张 勇,杨 璐,赵珊珊,张晓楠
目的:通过DTI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后梗死核心远隔区域扩散参数的变化情况,并运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RGMa蛋白的表达。检测脑梗死核心区域及双侧小脑半球的扩散情况及病理改变,进一步了解交叉性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的相关机制。方法:将所有动物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6只,对照组14只。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在模型制作成功后1 h、3 h、6 h、9 h、12 h、24 h和72 h分别行MRI动态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双侧小脑半球RGMa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MCAO后各时间点,磁共振成像结果示:双侧小脑半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A值均降低,12 h降至最低,对侧(右侧)小脑半球较同侧(左侧)小脑半球降低更明显。免疫组化结果示:双侧小脑半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GMa蛋白表达均升高,至24 h达最高峰,对侧小脑半球较同侧小脑半球升高更明显。结论:磁共振DTI技术结合RGMa蛋白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幕上脑梗死后CCD现象,并可以解释CCD发生的相关机制。
2017 Vol. 28 (4): 240-244 [摘要] ( 733 ) HTML (1 KB)  PDF  (0 KB)  ( 204 )
       胸部影像学
245 能谱CT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或肿块的价值
王丽杰,马继文,王永丽,余莹莹,文 智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肺癌、肺炎性肿块和肺结核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能谱CT增强扫描的78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其中肺癌组38例、肺结核组20例、肺炎肿块组20例,测量动、静脉期病灶的单能量CT值、碘浓度(IC)、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碘浓度(NIC)及标准化水浓度(NWC)。对3组间上述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3组病变动、静脉期单能量CT值、IC、NIC及λ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肺炎组和结核组、肺癌组和结核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肺炎组和肺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NIC>0.325及NIC>0.298时鉴别肺炎性肿块与肺结核、肺癌与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95.0%、97.4%,特异度分别为85.0%、75.0%。结论:运用宝石CT能谱成像的多参数定量分析可以鉴别肺癌和肺结核、肺炎性肿块和肺结核,但对肺炎性肿块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017 Vol. 28 (4): 245-249 [摘要] ( 915 ) HTML (1 KB)  PDF  (0 KB)  ( 175 )
25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及病理分析
崔艳秋,俞咏梅,窦 彤,过 永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SFT的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①19例均为单发,发生于胸膜8例,肾门3例,颅内2例,胸壁、肺、盆腔、颈肩部、腰背部及颌下区各1例,其中1例病理诊断为恶性;病灶最大径3~15 cm;病灶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实性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部分见分叶。②CT检查16例,4例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其中5例伴钙化;多期增强扫描多呈“快进慢出”型不均匀强化。MRI检查3例,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低或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及周围可见肿瘤血管。③镜下:肿瘤由疏密不均短梭形细胞、胶原纤维及薄壁血管组成。结论:SFT可发生于全身多部位,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但最终确诊仍需依赖于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2017 Vol. 28 (4): 250-254 [摘要] ( 869 ) HTML (1 KB)  PDF  (0 KB)  ( 170 )
       腹部影像学
255 超声量化指标评价白藜芦醇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桑 亮,王学梅,许东阳,商功群,袁胜美,屠树星
目的:通过超声量化指标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RES组、模型组、RES干预组。造模8周后超声检测门静脉近段与远段内径、血流速度及肝组织杨氏模量,大鼠肝组织HE染色,光镜下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结果:①RES干预后大鼠症状较轻,体质量有所增加,肝纤维化病理得到改善。②大鼠门静脉近段与远段内径在模型组与RES干预组较对照组与RES组均增宽(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在模型组与RES干预组较对照组与RES组均增加,但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杨氏模量在模型组与RES干预组较对照组与RES组均升高(P<0.05)。RES干预后门静脉内径及杨氏模量改变幅度有所减低。各指标在对照组与RE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RES可以有效改善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病理改变。②门静脉内径与杨氏模量可以有效评价RES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2017 Vol. 28 (4): 255-259 [摘要] ( 757 ) HTML (1 KB)  PDF  (0 KB)  ( 206 )
260 双源CT虚拟平扫在小肠病变中的应用
王 俊,李 辉,刘 焱,王 佳
目的:探讨双源CT虚拟平扫在小肠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35位患者在双源CT上行小肠造影检查,共三期扫描,即常规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对比增强双能量扫描(100 kV/140 kV),调入后处理软件中的Liver VNC选项卡,获得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将其与真实平扫图像进行对比。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以及客观评分,主观评分由2名医生采用双盲法评分,客观评分在3个序列的图像上选择感兴趣区,分别记录下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及真实平扫的病灶、肝脏、肌肉、脂肪的平均CT值,以及由机器产生的噪声,病灶的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同时记录下三期扫描的总辐射剂量及去除平扫剂量之后动、静脉增强两期扫描的总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以上图像平均CT值、SNR、CNR。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辐射剂量。结果:35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7~83岁,未见明显异常16例,慢性结肠炎3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肿瘤切除术后2例,肠息肉3例,脂肪瘤2例,结肠恶性肿瘤3例,肠系膜纤维瘤1例,回盲部肿物1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病灶、脂肪、肌肉虚拟平扫的CT值小于真实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肝脏虚拟平扫的CT值大于真实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虚拟平扫的标准差低于真实平扫,而SNR、CNR高于真实平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图像主观评分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虽然虚拟平扫的主观评分要低于真实平扫,但是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质图像率达71.8%。双能两期扫描辐射剂量低于常规三期扫描的24.8%。结论:在患者小肠造影的检查中, 双能CT的虚拟平扫图像可以用作基准的密度测量及传统平扫的替代,省去常规增强前扫描,大大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2017 Vol. 28 (4): 260-263 [摘要] ( 789 ) HTML (1 KB)  PDF  (0 KB)  ( 213 )
264 18F-FDG PET/CT在诊断腹膜后纤维化中的价值#br#
张立欧,孙洪赞,卢再鸣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腹膜后纤维化中的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18例通过影像学检查配合临床随访1年以上(10例)、病理(8例)证实为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资料,其中7例临床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等)提示为活动期,11例处于非活动期。结果:18例患者在CT上均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多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块可包绕腹主动脉、髂动脉、输尿管等。7例活动期患者中的5例为初诊患者,PET显像表现为肿块18F-FDG摄取异常增高,另2例已分别接受激素治疗2月及2.5月,PET提示肿块18F-FDG代谢未见明显增高。在11例非活动期初诊患者中,腹膜后肿块表现为18F-FDG代谢高低不等。结论:18F-FDG PET/CT不仅可通过CT清晰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的病灶范围,而且PET显像的18F-FDG代谢程度有助于判断病变是否处于活动期以及评价病变对激素治疗的疗效反应。
2017 Vol. 28 (4): 264-267 [摘要] ( 805 ) HTML (1 KB)  PDF  (0 KB)  ( 289 )
       妇产影像学
268 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不良结局中的价值
王雅韵1,苏海砾2,拓胜军1,于 铭1,刘志玲1,乔 媛3,陈晓媛3
目的:探讨多项临床数据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不良结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6年8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中晚孕期PIH患者87例,收集常规临床数据,应用常规经腹超声检查检测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孕妇进行随访,以随访期发生子痫、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提前终止妊娠等为不良结局。根据妊娠最终结局将患者分为良性结局组和不良结局组,采用Logistic回归数据统计方法,筛选PIH患者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有63例PIH患者(72.4%)出现不良结局。与良性结局组比较,不良结局组中重度子痫前期所占比例增加显著(58.7% vs 20.8%,P=0.003),且双侧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的比例显著增加(39.7% vs 16.7%,P=0.042);随访期出现不良结局的孕妇其晚孕期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较良性结局组均显著增加(P<0.05)。以PI取值0.97预测不良结局的敏感度为50.8%,特异度为83.8%;以RI取值0.51预测不良结局的敏感度为63.5%,特异度为70.8%;以S/D取值2.1预测PIH不良结局的敏感度为65.1%,特异度为7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I>0.51可做为PIH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OR=4.224,P=0.006)。结论:PIH可造成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多项指标不同程度的改变,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对于预测PIH不良结局有一定的意义,其中RI可做为PIH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2017 Vol. 28 (4): 268-272 [摘要] ( 637 ) HTML (1 KB)  PDF  (0 KB)  ( 167 )
273 早期宫颈癌18F-FDG PET/CT显像盆腔高摄取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
隋 时,辛 军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18F-FDG PET/CT显像中盆腔高摄取淋巴结性质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具有18F-FDG高摄取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资料,以手术病理为参照标准,评价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短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选取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并对各曲线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共有76枚18F-FDG高摄取淋巴结纳入研究。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短径、SUVmax、SUVmean、MTV、TLG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87、0.86、0.67、0.79,敏感度分别为60.61%、75.76%、72.73%、54.55%、66.67%,特异度分别为86.05%、88.37%、88.37%、76.74%、81.40%;SUVmax与短径、MTV、TLG之间,SUVmean与MTV之间、MTV与TLG之间比较ROC曲线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对早期宫颈癌盆腔内高摄取淋巴结性质的鉴别具有一定价值,SUVmax、SUVmean是相对较好的指标。
2017 Vol. 28 (4): 273-276 [摘要] ( 866 ) HTML (1 KB)  PDF  (0 KB)  ( 165 )
       肌肉骨骼影像学
277 正常成人Lisfranc韧带的解剖学与MRI研究
张谢卓1,刘利国1,哈斯鲁1,郭洪亮2,宋 鑫1,伊力哈木·托合提1
目的:对正常成人Lisfranc韧带的解剖学和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18侧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测量分离出的Lisfranc韧带,得到Lisfranc韧带的详细形态参数,确定Lisfranc韧带的走行;同时采用飞利浦Achieva 1.5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25名足部没有畸形、创伤等病变的成人志愿者的50只足进行扫描,获得Lisfranc韧带的影像学资料,利用系统自带测量软件测量Lisfranc韧带在影像学表现上的详细参数;使用SPSS 17.0将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解剖学与影像学表现上,Lisfranc韧带的长、宽、厚及韧带起点到内侧楔骨近端关节面的距离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Lisfranc韧带与内侧楔骨近端成角度数的解剖学和影像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成人Lisfranc韧带在解剖学及MRI表现上并不完全一致,影像学检查为辅助检查,而解剖学测量是确定正常成人Lisfranc韧带走形及形态的金标准。
2017 Vol. 28 (4): 277-281 [摘要] ( 829 ) HTML (1 KB)  PDF  (0 KB)  ( 375 )
       介入影像学
282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陈中乾,田 丰,何广顺,赵晓朋,周东海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4月—2016年3月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2月、6月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根据肿瘤体积变化、血供变化或肿瘤代谢变化对疗效进行分级(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肿瘤稳定;PD:恶化;CR+PR:总有效率),并评价其短期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术前术后肿瘤体积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2月:CR 3例,PR 18例,SD 15例,PD 2例,CR+PR为55.26%;术后6月:CR 6例,PR 21例,SD 9例,PD 2例,CR+PR为71.05%。术前肿瘤体积与术后2月、术后6月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创伤小,不良反应轻,安全可行,在控制肿瘤生长、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
2017 Vol. 28 (4): 282-284 [摘要] ( 675 ) HTML (1 KB)  PDF  (0 KB)  ( 183 )
286 肝动脉置管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胆管细胞型肝癌的疗效观察
张 浩,向 华,张永琎,张智明,刘觉仕,方志勇,王 庆
目的:评估肝动脉置管化疗栓塞术治疗不可切除胆管细胞型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诊断为胆管细胞型肝癌并接受肝动脉置管化疗栓塞术或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之间的疗效、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肝动脉置管化疗栓塞组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5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PD)5例,客观缓解率58.8%,临床获益率85.3%;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CR 3例,PR 12例,SD 10例,PD 14例,客观缓解率38.5%,临床获益率64.1%。两组患者临床获益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04月和13.03月,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置管化疗栓塞术对不可切除胆管细胞型肝癌有一定的疗效,其临床获益率、生存时间较单纯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有优势。
2017 Vol. 28 (4): 286-290 [摘要] ( 824 ) HTML (1 KB)  PDF  (0 KB)  ( 151 )
291 腹腔镜超声与经皮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效果
高 楠,牟培源,白媛媛,周宁新
目的:观察腹腔镜超声与经皮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效果。资料与方法:66例肝癌患者共85个病灶,分为腹腔镜超声组与经皮超声组(每组各33例),在腹腔镜超声与经皮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采用超声观察治疗区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并结合血生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初步评价围手术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100%。经皮超声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少于腹腔镜超声组,一过性肝功能损伤轻于腹腔镜超声组(P<0.05)。腹腔镜超声组中11.63%(5/43)在术前未检出病灶(0.5~1.5 cm),术中45.45%(15/33)的患者同时联合其它切除术,88.37%(38/43)的病灶毗邻重要脏器,本组术后并发症少于经皮超声组。两组术后1周复查超声,经皮超声组10个肿瘤内部或边缘探及少许血流信号,其余病灶未探及明确血流信号;术后次日血生化指标(转氨酶等)一过性增高,出院前均恢复或趋于正常;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超声与经皮超声在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中可发挥精确定位、实时监测的作用,不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围手术期效果,腹腔镜超声的应用还拓宽了射频消融方法的适用范围,腹腔镜超声在今后微创外科发展中必将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
2017 Vol. 28 (4): 291-293 [摘要] ( 499 ) HTML (1 KB)  PDF  (0 KB)  ( 137 )
       综述
294 炎症因子及血生化指标在支架内再狭窄中作用的研究进展#br#
王海瑞,刘兆玉
本文主要介绍对支架内再狭窄(ISR)有影响作用的炎症因子和血生化指标。首先对支架术后再狭窄机制做一简要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以前关于影响ISR的炎症因子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影响ISR的血生化指标的研究做一综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关于血生化指标影响ISR的综述。最后主要讨论炎症因子在ISR中的病理学意义及血生化指标对ISR具有的实用价值及预测疗效作用。
2017 Vol. 28 (4): 294-297 [摘要] ( 847 ) HTML (1 KB)  PDF  (0 KB)  ( 311 )
       短篇论著
298 49例复发性多软骨炎肺部和气道CT特点分析#br#
蒋 莉,江东彬,高冠民,高剑波,岳松伟,李艳敏,郑晓龙,阚全程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RPC)气管和肺部CT异常的特征。方法:对1996年1月—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RPC病人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资料完整的78例RPC患者中,49例进行了胸部CT检查。45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气管或肺部异常,21例(42.86%)病人显示有气管局限性增厚、狭窄,其中3例病人CT原始报告正常,经风湿科医生和CT科医生会诊确认有气管局限性增厚,气管狭窄或增厚主要见于声门下、气管和左右支气管,大多为不均匀狭窄并伴有部分气管侧壁下陷、气道狭窄,严重病人引起气管塌陷,27例(55.10%)伴有肺部炎症,并以肺中叶和双下肺最多见,单侧炎症多见于右肺中叶和下叶(10例),5例CT平扫未见明显气道异常,而在气管镜检查中发现有气道黏膜异常。结论:RPC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气道和肺部受累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CT是发现气道和肺部受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喉镜和气管镜能早期发现黏膜和软骨损害。
2017 Vol. 28 (4): 298-299 [摘要] ( 763 ) HTML (1 KB)  PDF  (0 KB)  ( 191 )
       病例报告
300 成人腮腺富脂肪血管瘤1例
刘 洁1,程敬亮1,张 勇1,杨联培1,宋宏涛2
2017 Vol. 28 (4): 300-301 [摘要] ( 733 ) HTML (1 KB)  PDF  (0 KB)  ( 175 )
301 实时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流出道黏液瘤1例#br#
范 苗,任卫东,周 可,孙 璐
2017 Vol. 28 (4): 301-302 [摘要] ( 719 ) HTML (1 KB)  PDF  (0 KB)  ( 141 )
302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影像表现2例并文献复习#br#
赵正凯1,伍建林2,程绍玲1,张 清2,黄 杰1
2017 Vol. 28 (4): 302-304 [摘要] ( 826 ) HTML (1 KB)  PDF  (0 KB)  ( 210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