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6年 27卷 2期
刊出日期:2016-02-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77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与#br# 脑血流灌注影响的多模态MRI研究
盛 灿1,李瑜霞1,谢云燕1,张忠敏2,孙 宇1,王晓妮1,李红艳1,李轩宇1,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HUK)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与脑血流灌注的影响,以找寻新的药物来有效开放侧支循环,挽救缺血组织。方法:纳入急性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被试分为HUK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7天及第30天采集两组被试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梗死中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血流灌注情况。然后采用对比剂增强MRA(CE-MRA)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梗死周围区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被试梗死中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局部脑血流(rCBF)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HUK治疗组增加更为明显,且治疗后两组间缺血组织rCB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中心区:0.86±0.43 vs 0.54±0.13,P<0.05;缺血半暗带区:2.11±0.36 vs 1.03±0.61,P<0.05)。②采用CE-MRA技术可显示侧裂和大脑半球凸面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建立,HUK治疗组侧支血管建立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4.3±0.5 vs 3.2±0.7,P<0.05)。结论:HUK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组织的侧支循环和血流灌注;CE-MRA技术有望成为侧支血管成像的新手段。
2016 Vol. 27 (2): 77-81 [摘要] ( 985 ) HTML (1 KB)  PDF  (0 KB)  ( 192 )
82 磁敏感加权成像测量脑内血肿体积初步研究
俞 翔1,刘 筠2,许 亮2,施逸兴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脑内血肿体积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病人,分别测量CT、常规MRI及SWI血肿体积,超急性期和急性期以CT测量数据作为标准体积,亚急性期以T1WI测量数据作为标准体积,并与同期SWI 融合图血肿体积比较并计算平均差异率,慢性期血肿不做体积测量。结果:70例ICH病人,SWI 对血肿检出率为100%,16例急性期血肿的SWI体积均大于CT体积,平均差异率为192.55%,且满足CT血肿体积=0.6×SWI血肿体积线性回归方程(Spearman’s相关系数=0.964,P<0.001),20例亚急性早期血肿和20例亚急性晚期血肿SWI体积均大于T1WI体积,平均差异率分别为101.66%、82.73%,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 -3.516,-3.921,-3.920,P<0.05)。结论:SWI识别不同时期血肿的敏感性均较高,但SWI对血肿体积具有高估倾向,尤其在急性期,CT血肿体积=0.6×SWI血肿体积线性方程,可以作为指导临床制定诊疗决策和监测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2016 Vol. 27 (2): 82-86 [摘要] ( 794 ) HTML (1 KB)  PDF  (0 KB)  ( 183 )
87 小儿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与MRI检查结果分析
韩秉艳,王 皓,邓佳敏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的危险因素与MRI检查结果,探讨不同危险因素所致MRI检查结果有何不同。方法:回顾分析27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与MRI检查结果,观察不同危险因素所致脑瘫的MRI检查结果。结果:273例脑瘫患儿中,MRI异常表现者222例,异常率81%。其中早产37例,异常率为81%;足月产并窒息27例,异常率为85%;早产并窒息者48例,异常率为81%;发育畸形29例,异常率为86%;低体质量儿16例,异常率为87.5%;早产、足月产合并有高热病史的异常率分别为81%、 67.6%;核黄疸24例,异常率为87.5%。结论:头颅MRI检查对脑瘫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不同危险因素所致脑瘫其MRI表现不同,主要以脑白质及胼胝体发育不良为主。  
2016 Vol. 27 (2): 87-89 [摘要] ( 676 ) HTML (1 KB)  PDF  (0 KB)  ( 186 )
90 颌下腺增龄性改变的MRI定量分析
张红丽1,徐 亮2,许建铭1,赵丹蕾2,李晓兵1,张继斌1,沈钧康2,田 野2
目的:探讨人类不同年龄组颌下腺的MRI体积、信号强度及ADC值增龄性变化的规律。方法:测量4个年龄组共300例受试者600侧正常颌下腺的体积、T1WI、T2WI和增强T1WI信号强度与ADC值。测量脑脊液的信号强度与ADC值作为对照,并计算颌下腺T1WI、T2WI和增强T1WI相对信号强度。结果:颌下腺的体积随增龄的变化不显著(P>0.05)。未成年组与中年组颌下腺的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颌下腺的平均体积显著高于女性(t=4.576,P<0.01)。不同年龄组间脑脊液的各项参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两侧涎腺的各参数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能定量评价正常颌下腺形态特征与功能特征的增龄性改变,可以为涎腺老龄化研究和颌下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基线参考依据。
2016 Vol. 27 (2): 90-93 [摘要] ( 693 ) HTML (1 KB)  PDF  (0 KB)  ( 190 )
94 乳腺MRI对不同类型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
钟 琦,崔 凤
目的:探讨乳腺MRI常规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不同类型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其中单纯型黏液腺癌12例,混合型黏液腺癌6例,比较分析两组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结果:18例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MRI表现有所不同:①病灶边缘形态不同:75.0%(9/12)单纯型黏液腺癌表现为边缘光滑,66.7%(4/6)混合型黏液腺癌表现为毛刺状边缘;②T2WI信号不同:83.3%(10/12)单纯型黏液腺癌T2WI为高信号,83.3%(5/6)混合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③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不同:单纯型黏液癌平均ADC值((1.9±0.3)×10-3 mm2/s)高于混合型黏液癌((1.1±0.2)×10-3 mm2/s)。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学类型的乳腺黏液腺癌在MRI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其病灶边缘、T2WI信号强度及ADC值均有不同。MRI是诊断黏液腺癌的有效影像方法,对鉴别单纯型黏液腺癌及混合型黏液腺癌具有重要价值。
2016 Vol. 27 (2): 94-97 [摘要] ( 859 ) HTML (1 KB)  PDF  (0 KB)  ( 265 )
98 64层CT不同重建方法定量评估左心室泵血功能的价值
曾仲刚1,李雪霞1,梁俊生1,陈真平1,陶 娟1,李扬彬2
目的:探讨64层CT不同重建方法定量评估左心室泵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及左心室功能两种不同的重建方法(积分法及分割法)。比较CT两种不同重建方法在评价左心室功能(收缩末期容量、舒张末期容量、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方面的相关性,并比较CT两种不同重建方法的平均重建时间的差别。结果:多层螺旋CT两种不同重建法所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各数值高度相关(r>0.900,P<0.01),并且两种方法的各项测量值相近,无统计学意义。分割法所使用的重建时间(3 min45 s±23 s)明显短于积分法所示的时间(9 min58 s±47 s)。结论:本研究表明两种不同的CT重建方法在分析左心室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分割法在临床应用时可大大降低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尽可能减少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2016 Vol. 27 (2): 98-100 [摘要] ( 829 ) HTML (1 KB)  PDF  (0 KB)  ( 250 )
101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对二尖瓣脱垂患者的瓣叶及瓣环功能的定量评价
张慧慧,陈 昕,崔翼靖,周文艳,杨 军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定量评价二尖瓣脱垂(MVP)患者的瓣叶及瓣环功能。方法:选取二尖瓣(MV)形态及功能正常者29例, MVP患者24例,MVP组中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指南,分为轻度二尖瓣反流(MR)组10例,中重度MR组14例。采用RT-3DTEE定量MV参数,应用MV定量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VP患者MV对合储备显著减低,且随MR的加重而进一步减低;瓣叶储备代偿性增加,随MR的增加而增加;MV瓣环收缩功能在轻度反流时无明显改变,在中重度反流时减低。结论:RT-3DTEE技术能定量评价MVP患者的瓣叶及瓣环功能,为深入研究MV功能提供客观理论依据,为手术精确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2016 Vol. 27 (2): 101-105 [摘要] ( 889 ) HTML (1 KB)  PDF  (0 KB)  ( 423 )
106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初步研究
钱胜利,杨 莉,高菡静,李 延,张 俊,乔 伟
目的:探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技术(Four dimensional automatic left ventricular quantify,4D Auto LVQ)早期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SLE患者28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4D Auto LVQ技术获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球形指数(SPI)、左室舒张末期质量(LV EDmass)及质量指数(LV EDmass Ⅰ)、左室收缩末期质量(LV ESmass)及质量指数(LV ESmass Ⅰ);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局部纵向应变(L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局部圆周应变(CS)、整体面积应变(GAS)及局部面积应变(A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局部径向应变(RS),比较两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组虽然LVEF降低、SPI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EDV、ESV、CO、LV EDmass、LV ESmass & LV EDmass Ⅰ、LV ESmass 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受试者整体心肌应变(GLS、GCS、GAS、GRS)及大部分节段心肌应变(LS、CS、AS、RS)比较:SLE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4D Auto LVQ技术可早期评价SLE患者左室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受损情况。
2016 Vol. 27 (2): 106-109 [摘要] ( 864 ) HTML (1 KB)  PDF  (0 KB)  ( 200 )
110 磁共振在胰腺囊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张 蕊,彭晓刚,赵雪峰,崔丽华,卢敬红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磁共振(MRI)形态学特征,以探讨MRI在囊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5年4月间在本院行胰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32~64岁,其中浆液性囊腺瘤(SCN)16例,黏液性囊腺瘤(MCN)1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4例。结果:SCN多呈分叶状,囊小而多且有中心瘢痕,动态增强扫描后间隔明显强化呈高信号;MCN体积较大,平均直径76.0 mm,壁结节及不规则增厚间隔明显强化,8例位于胰腺体、尾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均为囊实性,囊性成分为主4例,实性成分为主2例,且周边均可见环形低信号的完整包膜。实性成分呈稍低T1稍高T2信号,囊性成分呈低T1高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病变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与邻近胰腺实质比较呈高信号,囊性部分无强化呈低信号。IPMN主胰管型为3例,MRI示胰管扩张,直径最粗约5.0 mm,胰管内可见乳头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结节影,增强后呈持续强化;分支胰管型1例,位于胰体部,呈多囊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呈高信号,MRCP示4例病变均与胰管相通,并可出现胰管远端或全程扩张,而SCN及MCN仅有胰管近端扩张。结论:高场MRI通过分辨胰腺囊性病变中囊灶、囊壁及间隔等不同形态学特征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2016 Vol. 27 (2): 110-113 [摘要] ( 758 ) HTML (1 KB)  PDF  (0 KB)  ( 238 )
114 大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杜国忠,朱北川
目的:探讨大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OGIB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作大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检查。结果:30例中恶性肿瘤5例,小肠间质瘤4例,脂肪瘤1例,血管粗大畸形4例,毛细血管扩张2例,炎性肠病5例,肠息肉3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例,憩室2例,异位胰腺1例。10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经胶囊内镜证实,4例血管病变经DSA证实,其余10例肠道CT造影诊断与临床诊断相吻合。本组应用大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诊断准确率为73.3%。遗漏的病变分别为血管畸形2例,毛细血管扩张2例, 小的息肉病变2例,小肠黏膜充血糜烂2例,遗漏原因为扩张的血管细小,小的息肉与肠黏膜难以区分,黏膜浅表性病变显示不敏感。结论:大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OGIB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易漏诊浅表黏膜面病变及血管病变。
2016 Vol. 27 (2): 114-117 [摘要] ( 810 ) HTML (1 KB)  PDF  (0 KB)  ( 204 )
118 睾丸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
吴 迪,陈志安,赵 珑,郭文力
目的: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TEC)的CT、MRI表现,提高该疾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我院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TEC术前CT和MRI资料。11例接受睾丸MRI平扫,其中1例同时接受睾丸MRI增强检查。5例接受CT检查,其中4例同时接受睾丸增强CT检查。总结TEC的CT、MRI影像表现。结果:肿瘤均为单发肿瘤,位于左侧睾丸者9例,位于右侧睾丸者7例。15个病灶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1个病灶形态不整。所有病灶边界清晰。病灶平均最大径为(2.28±1.72) cm。11例接受MRI检查中,T1WI上6个病灶呈不均匀的稍低信号或稍高信号,5个病灶呈均匀稍低或低信号,其中2个病灶中心局限性高信号,呈“靶征”;T2WI上10个病灶呈不均匀的稍高或高信号,1个病灶呈均匀的高信号,11个病灶均见T2WI低信号环影。5例行CT检查中,2例呈均匀稍低密度,2例呈均匀低密度,1例整个病灶呈结节样钙化密度改变。3例合并钙化,其中1例病灶壁见环形钙化,1例病灶较大,内见多发条片状及点状钙化。5例增强检查(1例增强MRI,4例增强CT)病灶中心未见强化,病灶壁见轻度强化。结论:TEC表现为单侧睾丸的类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灶,CT上表现为低或稍低密度病灶,可合并钙化灶;MRI T1WI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稍低或低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或高信号,几乎所有病灶均见低信号纤维环,结合典型影像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2016 Vol. 27 (2): 118-122 [摘要] ( 1027 ) HTML (1 KB)  PDF  (0 KB)  ( 218 )
123 可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常见及少见影像表现分析
张立华,袁慧书
目的:探讨可动脊柱骨巨细胞瘤(GCT)常见及少见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62例手术病理确诊的可动脊柱GCT影像表现,分析总结其常见及少见表现。结果:62例GCT中主体位于椎体的48例(77.4%),主体位于附件的14例(22.60%);肿瘤分别位于颈椎(21例)、颈胸椎(4例)、胸椎(25例)、腰椎(12例);8例(12.9%)肿瘤连续累及3个椎体水平;34例呈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2例(19.35%)可见硬化边, 23例(37.1%)可见残存骨嵴,6例肿瘤边缘可见钙化或骨化,8例肿瘤表现为椎旁巨大软组织肿块。T2WI呈等或低信号(34例),混杂信号(23 例)或高信号(3例),11例伴液-液平面形成。62例行CT及MRI增强检查,明显强化45例,占72.6%;中等及轻度强化的分别为6例和11例,分别占9.7%和17.7%;均匀强化的为23例,占37.1%。结论:可动脊柱GCT位于附件、累及多个椎体的少见;肿瘤周围硬化边及合并钙化骨化少见;表现为椎旁巨大软组织肿块,与骨破坏程度不成比例的少见;T2WI呈等低或混杂信号多见,表现为高信号的少见;GCT血供相对丰富,增强扫描中等或明显强化多见,轻度强化少见。
2016 Vol. 27 (2): 123-126 [摘要] ( 942 ) HTML (1 KB)  PDF  (0 KB)  ( 213 )
127 中国大陆二、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与使用情况分析
郭佳凯1,郑黎强1,岳阳阳1,纪 超1,王卓非1,柴英杰1,潘 楠1,王 毅2,王 斐2,郭启勇1
目的:分析我国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种医用设备的总体配置情况及二、三级医院对比情况。方法:数据源于中国二、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线调查,本研究选择具有完整设备数据的医院进行分析。结果:CT在全国范围内覆盖率高,在三级医院达到100%,MRI在二级医院配置不足50%,DSA在二级医院配置不足20%;全国范围内CT日均单机检查量为76人次,MRI日均单机检查量为32人,远高于公认的专家建议数值;三级医院各设备平均检查量、需要服务的门急诊人次和床位数均高于二级医院。结论:二级医院仍需加大MRI和DSA的覆盖率;CT和MRI单机工作量标准应重新探讨;分流三级医院的轻症患者到二级医院,实现分级诊疗,是提高二级医院设备利用率的重要举措。
2016 Vol. 27 (2): 127-130 [摘要] ( 1825 ) HTML (1 KB)  PDF  (0 KB)  ( 249 )
       综述
131 源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结构及#br#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李瑜霞1,李永秋2,孙 宇1,盛 灿1,李红艳1,牛海晶3,韩 璎1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从MCI进展到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是一个脑功能和脑结构损害不断进展的过程,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无创地观察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脑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因此,近年来借助MRI技术建立新的AD早期诊断方法已成为热点。本文对近年来结构磁共振以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MCI向AD痴呆转化的研究进行综述。MRI对研究MCI向AD的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其提供影像学依据,并起到动态监测其进展的 作用。
2016 Vol. 27 (2): 131-134 [摘要] ( 592 ) HTML (1 KB)  PDF  (0 KB)  ( 207 )
135 磁共振成像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应用进展
王 莉,赵冬梅,韩福刚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但是肝癌TACE术难以使肿瘤完全坏死达到根治的目的,复发率高,需多次行TACE术。因此术后定期随访,早期发现存活癌灶及复发灶、及时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条件。传统方法使用肿瘤的大小来评估肿瘤的反应,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认为以DWI、MRS为代表的MRI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在肿瘤发生形态学变化之前,通过提供体内的生理和代谢变化等信息,有助于早期判断肝癌的介入治疗疗效。但是单一的MRI功能成像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常规平扫及增强检查,往往需要多种扫描序列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联合运用,能够从多个角度、早期、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肝癌TACE术后肿瘤有无残留或复发。随着MRI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MRI将有望成为肝癌TACE术后疗效判断及随访观察的有效手段。
2016 Vol. 27 (2): 135-137 [摘要] ( 757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138 MRI在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侯美星,孙洪赞,郭启勇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是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的重要手段。MRI不仅可为临床提供解剖信息,还可利用功能成像技术,在肿瘤形态学发生改变之前,早期评估放化疗疗效,为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现对MRI在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2016 Vol. 27 (2): 138-141 [摘要] ( 839 ) HTML (1 KB)  PDF  (0 KB)  ( 235 )
       病例报告
141 异位卵巢并异位肾1例
杨 宏,苗祖豪,张 瑞
2016 Vol. 27 (2): 141-141 [摘要] ( 687 ) HTML (1 KB)  PDF  (0 KB)  ( 205 )
       短篇论著
142 单角子宫的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刘慧冰,栗河舟,彭丹丹,鲁海燕,付 瑜
目的:总结单角子宫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方法,分析漏误诊原因及总结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临床病例资料,均为超声检查诊断为单角子宫并经临床证实。结果:68例单角子宫病例超声诊断率为100%,首诊漏误诊率为37%。结论:超声检查对于单角子宫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二维超声结合三维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单角子宫的诊断及有效避免漏误诊。
2016 Vol. 27 (2): 142-143 [摘要] ( 829 ) HTML (1 KB)  PDF  (0 KB)  ( 204 )
144 盆底静脉血管瘤的超声诊断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李素和1,王建华2
目的:探讨盆底静脉血管瘤的超声诊断特征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盆底静脉血管瘤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结果:经超声检查过的12例盆底静脉血管瘤,位于会阴部左侧4例,右侧8例,其中3例诊断为盆底静脉血管瘤,5例误诊为局部软组织内囊肿,4例误诊为盆底疝。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为盆底静脉血管瘤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进而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2016 Vol. 27 (2): 144-145 [摘要] ( 894 ) HTML (1 KB)  PDF  (0 KB)  ( 192 )
       病例报告
146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三尖瓣二叶式畸形1例
胡金玲,任卫东,孙 悦,赵梦峤,刘 慧
2016 Vol. 27 (2): 146-146 [摘要] ( 697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147 前上纵隔神经内分泌癌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1例
张 强,孙洪赞,郭启勇
2016 Vol. 27 (2): 147-148 [摘要] ( 918 ) HTML (1 KB)  PDF  (0 KB)  ( 258 )
148 胰腺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1例
丁 珂,王延杰,严 昆
2016 Vol. 27 (2): 148-149 [摘要] ( 744 ) HTML (1 KB)  PDF  (0 KB)  ( 188 )
149 不典型膀胱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超声表现1例
吕校平,司 芩,钱晓莉,冯 念
2016 Vol. 27 (2): 149-150 [摘要] ( 877 ) HTML (1 KB)  PDF  (0 KB)  ( 210 )
150 儿童后肾腺瘤1例
尹春红1,刘 凯1,朱 铭2
2016 Vol. 27 (2): 150-151 [摘要] ( 856 ) HTML (1 KB)  PDF  (0 KB)  ( 176 )
152 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1例
吴 琴,高 勇,孟 飞
2016 Vol. 27 (2): 152-152 [摘要] ( 660 ) HTML (1 KB)  PDF  (0 KB)  ( 180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